以青春之名,赴實驗新程——在大青實驗學校開學典禮上的新生代表發言
尊敬的各位領導、老師,親愛的同學們:
大家上午好!
此刻站在這里,我的手心微微沁汗,卻不是因為緊張,而是因為心底那份滾燙的期待——作為大青實驗學校20XX級新生代表,我終于穿上了這身承載著夢想的校服,站在了這座青春殿堂的中央。首先,請允許我代表全體大一新生,向為我們開啟這扇大門的學校領導、辛勤付出的老師,以及并肩而行的同學們,道一聲最誠摯的感謝與問候:新學期,你好!大青實驗,我們來了!
一、初遇·一眼萬年的心動:這就是我夢想中的“實驗家”
記得報到那天,我拖著行李箱站在校門口,抬頭望見“大青實驗學校”六個燙金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。風里飄著桂花的甜香,遠處傳來學長學姐們社團招新的笑鬧聲,教學樓走廊里張貼的“全國科技創新大賽金獎”“省級文明校園”榮譽墻,還有操場上那句醒目的標語——“做有根的實驗人,做有光的追夢者”。那一刻,我突然懂了什么是“一眼萬年”:這不是一所普通的學校,而是一片為青春播種理想的沃土,是一座讓理想照進現實的燈塔。
后來,我跟著志愿者學姐逛校園:實驗室里擺放整齊的精密儀器,旁邊貼著學長們手寫的“操作小貼士”;圖書館的落地窗前,有埋頭讀書的身影,書架上“大青實驗校本教材”的專屬標簽格外醒目;食堂窗口前,阿姨會記得住常客的口味;宿舍樓下,“實驗一家親”的留言板上貼滿了新生手寫的“交友帖”……這些細節像一顆顆星星,串起了我對“實驗人”的第一印象——這里不僅有硬核的實力(比如去年高考重點率再創新高、機器人社團斬獲國家級獎項),更有溫度的傳承(比如老師會蹲下來和新生平視著聊天,學長學姐會主動幫我們搬行李到宿舍)。
作為“05后”的我們,從小聽著“素質教育”“全面發展”的口號長大,但直到走進大青實驗,我才真正明白:所謂“實驗”,不是高高在上的口號,而是“敢為人先”的探索精神,是“腳踏實地”的深耕態度,是“以生為本”的溫暖關懷。能成為這所年輕而輝煌的學校的一員,我們何其幸運!
二、回望·那些“實驗人”寫就的榮光: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
老師們、同學們,當我們享受著嶄新的教室、先進的設備和包容的氛圍時,請不要忘記:這些“標配”背后,是無數“實驗前輩”用汗水與智慧鋪就的路。
過去的一年,是大青實驗的“豐收年”——在學術賽道上,我校學子在數學建模競賽中斬獲省級一等獎3項、全國二等獎1項,刷新了歷史紀錄;在科技領域,“智能垃圾分類系統”項目入圍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決賽,被媒體稱為“未來城市的微型解決方案”;在體育賽場上,校田徑隊蟬聯區運會團體總分第一名,籃球隊更是在市級聯賽中闖入四強;在德育實踐中,“大青志愿者聯盟”累計服務社區老人超2000小時,“一本書的旅行”公益項目將3000余冊圖書送往山區小學……這些沉甸甸的榮譽,不是冰冷的數字,而是一屆屆實驗人用“求實”的態度、“創新”的勇氣、“堅持”的韌性寫就的青春答卷。
更讓我感動的是,這些成績的背后,是老師們的傾囊相授——有班主任為了幫學生疏導壓力,連續一個月陪學生跑步到深夜;有競賽教練為了優化一個實驗方案,和學生一起在實驗室熬了三個通宵;有后勤阿姨為了讓我們吃上熱乎的早餐,天沒亮就開始準備餐食……正如校長在開學致辭中說的:“大青實驗的溫度,在于每一個‘實驗人’都愿意為他人撐一把傘。”
同學們,我們何其有幸,站在這樣一所“既有高峰又有溫度”的學校起點上。這些榮光不是讓我們仰望的星辰,而是激勵我們攀登的階梯;這些故事不是“別人家的傳奇”,而是我們即將續寫的篇章。
三、啟程·以“新姿態”擁抱“新可能”:我們的青春宣言
站在新學年的起點,站在人生的新賽道,我們這一屆新生帶著怎樣的期待?又將以怎樣的姿態啟程?我想,答案就藏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里——
(一)做“有根”的實驗人:扎根知識土壤,夯實成長根基
大學不是“躺平”的溫床,而是“拔節”的沃土。作為新生,我們首先要學會“歸零”:放下過去的成績與光環,以“空杯心態”重新出發。課堂上,我們會認真對待每一堂基礎課(哪怕是看似枯燥的高數、大物),因為那是構建知識體系的“磚石”;圖書館里,我們會珍惜每一寸閱讀時光,從經典著作中汲取思想的養分;實驗室中,我們會大膽假設、小心求證,哪怕失敗十次,也要為第十一次的成功積累經驗。就像校訓里說的“厚德博學,篤行致遠”——“厚德”是立人之本,“博學”是成事之基,而“篤行”則是將理想落地的關鍵。
(二)做“有光”的追夢者:保持好奇與熱愛,勇敢探索未知
大青實驗的魅力,在于它永遠為“不一樣”的聲音留白。在這里,你可以加入“機器人社”調試代碼,也可以在“辯論隊”唇槍舌戰;可以跟著老師做“鄉村振興”調研項目,也可以在“藝術工坊”用畫筆描繪心中的世界。我的室友小林昨天興奮地告訴我,她報名了“跨學科創新實驗班”,想嘗試把心理學和計算機結合,開發一款幫助自閉癥兒童溝通的APP;而我的同桌阿杰,則立志要加入“綠色能源研究小組”,為“雙碳”目標貢獻一份青春力量。
同學們,青春最大的魅力,就是“敢想敢為”——想,是夢想的種子;為,是行動的力量。在大青實驗,我們不必害怕“試錯”,因為這里有最包容的環境;我們不必擔心“平凡”,因為這里的每一份努力都會被看見。
(三)做“有愛”的同行者:彼此溫暖,共同成長
大學不僅是知識的殿堂,更是人際關系的“修煉場”。我們會遇見來自不同地域、不同習慣的同學,或許會有摩擦,但更多的是互補與成長。記得報到第一天,我因為不熟悉校園迷了路,是一位素不相識的學長騎著共享單車帶我找到了宿舍;昨天軍訓時,我同排的女生幫我遞水擦汗,說“我們是一個集體”。
未來的日子里,讓我們學會“共情”:當同學考試失利時,一句“我陪你復盤”比“沒關系”更有力量;當室友生病時,一碗熱粥比“多喝熱水”更暖心;當團隊合作遇到分歧時,多一份“換位思考”,少一份“固執己見”。因為在大青實驗,“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,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”。
(四)做“有責”的時代青年:將小我融入大我,與祖國同頻共振
我們這一代青年,生逢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,也肩負著“強國有我”的歷史使命。在大青實驗的課堂上,老師曾問我們:“你們為什么讀書?” 有同學說“為了實現個人價值”,有同學說“為了改變家庭命運”,而我想說:“更是為了在祖國需要的地方,成為一束光。” 無論是選擇科研報國,還是扎根基層;無論是投身鄉村振興,還是參與國際交流,我們都要記住:個人的理想,只有與國家的需求同頻,才能綻放最耀眼的光芒。
四、致謝·以青春之名,許下承諾
最后,請允許我用最樸實的話語表達我們的決心:
致老師:我們會珍惜您的每一堂課、每一次答疑,您的白發與皺紋,都會成為我們青春里最溫暖的勛章。請您放心,我們會用勤奮回應期待,用成長回報耕耘!
致同學:我們會彼此扶持、彼此激勵,在競爭中合作,在合作中共贏。愿四年后回首時,我們都能驕傲地說:“那時的我們,真的全力以赴了!”
致學校:我們會以“實驗人”的標準要求自己,用行動續寫榮光——讓“求實創新”的校風更濃,讓“大青實驗”的名字更亮!
親愛的老師們、同學們,秋日的校園里,桂花正醞釀芬芳,銀杏正積蓄綠意,而我們的青春,也正等待一場盛大的綻放。讓我們以“歸零”的心態重新出發,以“奔跑”的姿態擁抱挑戰,以“熱愛”的底色書寫故事。
四年后,當我們穿上學士服站在校門口合影時,我們可以驕傲地說:“我是大青實驗20XX級學生,這里是我夢想開始的地方!”
最后,祝愿各位領導、老師工作順利、身體健康!祝愿同學們學有所成、全面發展!祝愿我們的大青實驗學校蒸蒸日上、再創輝煌!
謝謝大家!
版權所有:易賢網